 
    美国与日本签署《关于科技繁荣协议的合作备忘录》,建立尖端科技领域长期合作
据美国白宫10月28日消息,美国与日本签署《关于科技繁荣协议的合作备忘录》。双方认识到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和生物技术在内的尖端科技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对国家的战略意义,并强调了在这些领域开展双边合作的重要性。双方达成了人工智能、新兴研发技术、通讯、生物、量子、能源和太空等领域的合作。
欧盟委员会计划设立数十亿欧元的“扩大欧洲基金”,用于投资欧洲战略科技公司
据欧盟委员会10月28日消息,欧盟委员会当日召集来自欧洲各地的顶级私人投资者,共同表达了设立“扩大欧洲基金”的意向。该基金规模将达数十亿美元,大多数都用在对一批欧洲战略科技公司进行成长资本和后期投资,涉及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半导体技术、机器人和自主系统、能源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先进材料和农业技术领域。
美国英伟达公司举办GTC大会,发布涵盖量子计算、6G和AI工厂的全栈人工智能战略
据英伟达官网10月29日消息,美国英伟达在华盛顿举行2025年第二次GTC大会。会上,CEO黄仁勋发表主题演讲,重点涵盖6G、AI、量子计算和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突破,并强调,随着摩尔定律失效,加速计算和GPU技术将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核心动力。详细的细节内容上,英伟达Vera Rubin芯片已完成实验室测试,预计最迟2026年量产;预计出货2000万块Blackwell芯片,Blackwell和Rubin芯片合计销售额5000亿美元;英伟达将与诺基亚推出Aerial RAN Computer助力6G网络转型;英伟达NVQLink技术连接量子计算与GPU系统,已获17家量子处理器制造商支持;英伟达联手甲骨文打造配备10万块Blackwell GPU的美能源部最大AI超算;英伟达支持AI工厂操作系统的处理器BlueField-4预计明年推出早期版本,作为Vera Rubin的部分;英伟达与CrowdStrike、Palantir、礼来分别合作,包括与CrowdStrike合作AI网络安全开发、与Palantir打造运营AI技术栈、与礼来打造制药业最强超算,超千块Blackwell Ultra驱动。
据AIbase网10月29日消息,美国英伟达研究团队发布全模态理解模型OmniVinci。OmniVinci的目标是创建一个能够同时理解视觉、音频和文本的全能AI系统,使机器能够像人类一样通过多种感官感知并理解复杂的世界。为实现这一目标,研发团队采取了创新的架构设计和数据管理策略,通过一个统一的全模态潜在空间,将不同感官的信息融合在一起,实现了跨模态的理解和推理。该模型在关键的全模态理解基准测试中取得了惊人的成果,相较于现有顶尖模型高出19.05分。特别是,OmniVinci仅使用了1/6的训练数据,展现出卓越的数据效率和性能。
据量科网10月28日消息,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量子技术中心成功演示了全球首个具有超高分辨率的分布式量子传感网络。研究人员通过将“多模N00N态”的特殊量子纠缠态应用于分布式传感器,实现了精度和分辨率的同时提升。相比此前依赖于单光子纠缠态的分布式量子传感器,新技术通过利用沿特定路径纠缠的多个光子,来产生更密集的干涉条纹,从而明显提高了分辨率。该技术不仅逼近量子技术所能达到的精度极限——海森堡极限,更展现了在超分辨率成像领域的应用潜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讯》(Physical Review Letters)。
沙特AI初创公司Humain负责人称将规避使用华为技术,意在争取美批准尖端芯片出口
据彭博社10月29日消息,沙特阿拉伯AI初创公司Humain的CEO塔里克·阿明(Tareq Amin)承诺Humain不会将华为的Ascend芯片纳入其基础设施建设。此举被视为缓解美国安全担忧,以争取美国批准其先进半导体出口的具体考量。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对中国科技产业实施了一系列限制,包括将华为、中芯国际等被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列入黑名单。阿明强调,Humain不会购买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设备,且“就我们而言,我永远都不可能这样做”。
据路透社10月28日消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以3比0投票通过,禁止含有“受限名单”公司零件的新设备取得授权,并赋予FCC在特定情况下禁止已授权设备销售的权力。美国电信监管机构此前将华为、中兴通讯 、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等公司列入所谓的 “受限名单”,禁止授权进口或销售来自这一些企业的新设备。10月初,美国主要电子商务平台已下架数百万项违规中国电子科技类产品,包括没有经过授权的家庭监控摄像头与智能手表,涉及华为、杭州海康威视、中兴与大华技术等公司。FCC主席布伦丹·卡尔(Brendan Carr)表示:“这些漏洞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威胁我们互联网安全,美国的外国对手一直在寻找利用我们系统漏洞的方法”。
据路透社10月29日消息,礼来公司正在与英伟达建造一台超级计算机,助力药物发现并缩短研发周期。利用这台超级计算机,礼来将能在数百万次实验中训练AI模型来测试潜在药物,扩大药物研发范围,缩短药物研发周期,其他应用领域还包括生产制造、医学影像和企业AI代理。
据中国科学报10月28日消息,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与艾伦研究所联合团队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院长“变革研究奖”,将开发首个全面呈现内感受系统的神经图谱,还计划绘制感觉神经元与心脏、胃肠道等多种内脏器官的连接图谱。NIH已为该团队提供为期5年、总额1420万美元的资助,用于推进这项工作。
据phys网10月27日消息,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科研团队借助超级计算机开发了PLM-Interact模型,用于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突变影响。该模型在421000个人类蛋白质对数据上训练,准确率较现有模型提高16%至28%,还能精准识别突变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影响。此外,该模型在预测病毒与宿主蛋白质相互作用方面表现出色,为未来预测病毒大流行潜力和确定新药物靶点提供了新工具。
据geneonline网10月25日消息,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牵头的“台湾精准医疗计划(TPMI)”,成功建立全球首个以汉人为主、深度链接临床电子病历的大型生物数据库,涵盖超50万名汉人参与者。该计划整合了台湾省16个医疗体系、33家医疗机构,开发出105种疾病精准风险预测模型,发现95个新遗传信号,其中约30个为东亚人群特有。该数据库填补了全球基因研究中东亚人群数据的空白,为疾病预防和精准医疗提供重要基础,尤其有助于开发更适合东亚人群的医疗方案,推动预防医学发展。相关科研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
据核聚变商业化10月29日消息,国际聚变能源法律专家组(FELEX)于2025年10月27日发布《聚变技术监管框架》讨论文件,该文件旨在为各国提供清晰、风险适当且技术中立的监管原则,以保障未来聚变电站的安全高效部署。文件包含三大关键原则:一是聚变与裂变监管分离,聚变反应堆具有本质上不同的风险特征,监管应有别于传统核裂变监管框架,监管裂变反应堆的经验也并非监管聚变电站的先决条件。二是建立动态监督管理机制,将早期聚变电站的运营经验持续反馈到监管框架的完善过程中。三是呼吁国际协同与公众参与,减少不必要的国际差异。
据可控核聚变10月29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日本期间,美日双方签署《技术繁荣协议》,其中包含核聚变领域的合作。根据协议,双方拟合作打造世界领先的核聚变产业ECO。合作领域包括磁体及高功率部件供应链、核聚变燃料循环与包层集成系统、中子学建模及核聚变材料等。双方拟在核聚变研发方面开展合作(包括JT-60SA 实验装置相关合作),目标是支持核聚变反应堆的商业化研发与部署。
据美能源部10月28日消息,美国能源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阿贡国家实验室、英伟达(NVIDIA)和甲骨文(Oracle)建立新的公私合作计划,旨在打造美能源部顶级规模的AI超级计算机,加速材料等一系列广泛的科学发现。该合作计划还将为美能源部提供一流的AI计算资源,同时在阿贡国家实验室建设两套下一代AI超级计算系统,其中Solstice系统将配备10万个NVIDIA Blackwell GPU;Equinox系统也将配备1万个NVIDIA Blackwell GPU。
美国家核安全管理局宣布部署两台新型超级计算机,提升美核武现代化等方面能力
据美能源部10月28日消息,美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宣布与HPE和NVIDIA合作,共同开发和部署Mission和Vision两台新型超级计算机。这两台超级计算机将采用下一代HPE Cray超级计算架构,用于进行核武现代化、先进模拟计算、尖端AI模型、智能体人工智能等复杂的科学难题,确保美国在核安全、科学发现和能源主导地位等方面保持世界领先。
据伟文智库10月28日消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海事联盟发布《核动力船舶安全手册》,该手册可作为民用核动力船舶设计安全指南。迄今为止,尚无明确、统一的公开文件来指导民用核动力船舶某些部件的设计安全。麻省理工学院海事联盟新发布的《核动力船舶安全手册》旨在改变这一现状,并为海上核动力推进的安全设定标准。
据防务新闻网10月29日消息,法国国防部宣布,法国推出M51型潜射弹道导弹的最新版本M51.3正式列装,标志着法国海基核威慑力量现代化迈出重要一步。该导弹项目由阿丽亚娜集团(Ariane Group)负责研制,搭载新型TNO-2核弹头,射程超过9500公里,具备更高精度与突防能力,将部署在法国的“凯旋”级(Le Triomphant)核潜艇上。据悉,除海基核力量外,法国还在推进ASN4G高超声速空射核导弹及下一代SNLE 3G战略核潜艇项目,以全面更新双重核打击体系。
据莱茵金属公司的官方网站10月28日消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Rheinmetall)与欧洲导弹集团(MBDA)德国公司在完成一年海上试验后,已将舰载高能激光武器样机移交至武器与弹药技术中心(WTD 91)激光能力中心,进入下一阶段测试。该系统此前在德国海军“萨克森”号(Sachsen)护卫舰上进行百余次实射与跟踪试验,首次在欧洲验证了舰载激光对无人机目标的实时精确拦截能力。根据双方计划,首套可投入作战的激光武器系统有望于2029年前列装德国海军,用于防御无人机、快艇及近距导弹威胁。
据国防博客网10月24日消息,韩国在“张英实号”(SS-087)潜艇下水仪式上,公开展示了“海星-5”型超声速反舰导弹。该导弹可从潜艇中部后方的10单元垂直发射系统ULS-07K发射,具备在猛烈火力和电子干扰环境下对战舰目标的超声速突防能力,并可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海星-5采用固体助推器与冲压发动机组合,助推器首先实现发射并分离,冲压发动机在巡航阶段维持超声速,提升突防与拦截难度。
据国防邮报10月28日消息,美国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HII)和韩国现代重工(HHI)签署协议,通过合作强化美国造船能力。双方将融合HII的军用舰艇建造经验与HHI的大型商用及支援舰艇专长,共同参与美国海军辅助舰艇项目,并协作竞标下一代后勤舰概念设计。合作范围涵盖工程研发,并重点探索在造船流程中应用自动化、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以提升效率。此外,双方计划协调为美国海军在印太地区的舰艇提供全寿命周期支持,提升区域维护能力。此次合作旨在整合韩国尖端造船技术与美国国防市场优势,增强美国海军分布式作战的后勤保障与舰船建造实力。
据Marinelink网10月27日消息,美国船级社(ABS)与韩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所(KRISO)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合作推进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在海洋领域的应用。该协议为双方信息交流与联合研究建立了框架,重点聚焦于SMR动力船舶和浮式SMR发电平台的概念设计,并致力于制定相关的监管准则与国际标准。ABS负责人强调了核能在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可靠性和战略独立性方面的优势,认为其是港口供电、制氢及海上设施等战略用途的可行方案。KRISO方面则表示,此次合作将加速SMR核心技术发展,以推动海洋产业的脱碳进程。
俄罗斯通过在塞浦路斯的空壳公司莫斯特雷洛(Mostrello)秘密收购西方技术,历经十多年在巴伦支海部署了一个名为“和谐”的潜艇探测声纳网络。该网络呈弧形分布,旨在通过三角定位增强俄对已进入其关键水域的西方潜艇的海上态势感知能力,使其能更早发现、追踪或驱离目标,并保护己方核潜艇。调查显示,莫斯特雷洛在受制裁前合法收购了价值约5000万美元的西方军民两用海事技术与设备,包括声纳、水下机器人和勘测船等,其活动直至近期才因安全部门干预和后续制裁而暴露。
据英国皇家海军官网10月28日消息,英国皇家海军在无人艇测试中成功部署量子技术,标志着其在量子导航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量子原子钟能为无人潜航器提供了一个极其稳定和精确的“时间心跳”,从而有效解决传统计时系统随时间漂移的问题。此举极大增强了无人潜航器在水下自主保持精确导航与定位的能力,减少对GPS等外部信号的依赖。这一技术突破意味着未来无人潜航器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潜航状态,大幅度的提高其隐蔽性、生存能力和任务效能。
据defensenews网站10月28日消息,美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未来实验室主任本杰明·詹森表示,美陆军可考虑以无人机部队替代部分传统驻军模式,以更低成本、更高机动性维护在欧洲的战略存在。詹森设想,一支250人的轮换无人机营可操作约500架无人机,可在短时间内部署至战区,实施侦察、干扰和打击任务,为盟军提供空中支援。詹森指出,美战略重心已从欧洲转向印太地区和本土防御,沿用冷战时期建立的大规模装甲与机械化旅成本高昂、灵活性不足,应以“混合型无人作战部队”替代长期驻扎的传统部队,实现效能与经济性的平衡。
美国Shield AI和韩国Hyundai Rotem公司将联合开发基于AI的无人机操作技术
据shield.ai网站10月26日消息,美国Shield AI和韩国Hyundai Rotem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将联合开发基于AI的多用途无人作战技术。根据备忘录,Hyundai Rotem将分阶段引入Shield AI的企业版“蜂脑”自主作战软件平台(Hivemind Enterprise,HME)用于其下一代有人-无人协同作战地面武器系统。其中,HME可让多个无人系统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完成协同、信息共享和任务分配,支持战场态势感知、自主决策与协同打击。
据space网站10月29日消息,NASA与洛马公司联合研制的静音超声速验证 X-59 完成首飞,标志着“低声爆飞行验证”项目进入飞行验证阶段。该机机身长30.39米、宽9米,其细长锥形机鼻几乎占总长度三分之一,旨在分散激波,降低声爆。后续,NASA将驾驶X-59飞越美国本土的多个选定城市,以评估飞机声爆对面环境的实际影响。
据SpsceNews网站10月28日消息,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与NASA签署了《阿尔忒弥斯协定》,成为该协定第58个和第59个签署国。《阿尔忒弥斯协定》以《外层空间条约》和其他协议为基础,包括《登记公约》、《营救和送回协定》,以及NASA及其合作伙伴所支持的负责任行为最佳实践和规范,旨在促进太空为人类造福。该协定确立了一套实用的原则,以指导参与NASA阿尔忒弥斯计划的各国进行太空探索合作,并确保安全、负责任的民用太空探索。
据apnews网站10月29日消息,朝鲜导弹总局28日在朝鲜西部海域进行了海对地战略巡航导弹试射。据悉,改进型巡航导弹用于舰上发射,采取垂直发射方式。多枚巡航导弹沿西部海域上空预定轨道共飞行7800余秒,摧毁了目标。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朴正天表示,朝鲜在推进核武装力量实用化方面“接连取得重要成果”。
据Mining 10月28日消息,美国和日本签署了一项框架协议,以确保稀土和关键矿产的供应,旨在减少对中国在全球市场主导地位的依赖。该文件涵盖了对国防、汽车、电子和能源部门至关重要的矿产供应链的开采、回收、储存和投资方面的合作。虽然该协议概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不包括直接的财务承诺。两国政府还发布了能源、AI和关键矿产领域的项目清单,日本公司着眼于在美国投资高达4000亿美元。
据Mining 10月28日消息,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长蒂姆·霍奇森周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加拿大本周在多伦多举行的能源和环境部长会议上接待七国集团合作伙伴时,将着重关注确保关键矿产的供应。除日本外,七国集团国家在从稀土磁铁到电池金属等一系列材料方面严重或完全依赖中国。霍奇森表示,“本周我们将看到许多例子,表明我们超越谈判,坚定承诺为多种类型的工具提供资金(以确保关键矿产的安全)”。七国集团会议将于10月30日至10月31日举行。
据Mining 10月28日消息,澳大利亚莱纳斯稀土公司(Lynas)周三表示,将斥资约1.8亿澳元(约合1.17亿美元)在马来西亚建立一座新的重稀土分离设施,以满足市场对中国境外氧化物的强劲需求。新设施将具备每年分离多达5000吨重稀土原料的能力,原料将由Lynas在西澳大利亚的Mt Weld业务以及其他发展中来源供应。Lynas表示,该项目的建设时间表尚待监管部门的批准。
据Mining 10月28日消息,澳大利亚资源投资公司Taurus 的前高管周二成立了一个企业Benwerrin Investment Partners,可以为全球多个战略金属项目为每个项目提供高达 5 亿美元的资金,以帮助填补初级矿工的资金缺口。Benwerrin旨在在美国及其盟国寻找替代来源以替代主要生产国中国之际,加强铜等金属的供应,这些金属在能源转型、数据中心和国防领域有巨大的需求。管理合伙人马丁·博兰德表示,由于美国有关筹款的法规,他无法透露该企业能投资多少,但表示将针对初级到中级矿工。
据科技日报10月29日消息,南京大学助理教授林仁兴、教授谭海仁团队设计了一种基于偶极钝化策略制备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该电池经国际权威机构日本电气安全和环境技术实验室认证后发现,光电转换效率高达30.1%,这是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首次超过30%,该结果被收录到《太阳能电池效率表》。相关成果10月28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们国家的经济、科技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形态趋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学技术创新洞见。







 选择语言:
选择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