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电力工业是现代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疆域辽阔,南北、东西距离均超过5000公里,传统能源及适宜规模化开发的新能源位于西北部,主要消费需求处于东中部,类似于南水北调,西电东送是中国国情的必然需求。
特高压输电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占用土地少的优势,其输电能力可达到500kV超高压输电的2.4~5倍,被称为“电力高速公路”。根据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需求不断增长以及能源资源与消费逆向分布的基本国情,发展特高压输电是必然选择。
顾名思义,特高压就是特别高的电压,是指1000kV及以上的交流电和±800kV及以上的直流电。特高压代表了国际高压输电技术探讨研究、设备制造和工程应用的顶配水平,研发技术、设备研制和工程建设运行面临严峻挑战。
国家电网公司2004年底提出发展特高压输电,组织协调各方力量,产学研用联合攻关,2009年1月建成中国首个特高压工程,全面掌握了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带动我国电力科技和输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国际高压输电领域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2024年11月19日,位于河北省定兴县境内的雄安1000kV特高压变电站扩建工程投运
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是世界首个1000kV特高压交流工程
2004年我国启动特高压输电关键技术探讨研究之初,世界上没有商业运行的特高压工程,没有成熟的特高压技术和设备。基于我国相对薄弱的基础工业水平,自主研发建设世界上最高电压等级输电工程所需的全套技术和设备极具挑战和风险。
在政府全力支持下,国家电网公司打破常规模式,提出“业主主导、依托工程、自主创新、产学研用联合”的总体创新思路,坚持“设备为关键”,实施“依托工程、业主主导、专家咨询、质量和技术全过程管控的产学研用联合”设备研制模式和“设备研制与监造三结合”工作机制,成功研制了代表世界顶配水平的全套特高压交流设备,创造了一大批世界纪录,首个特高压工程设备综合国产化率达到90%,全面掌握了特高压设备制造的核心技术,具备了批量制造供货能力,促进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公司实现了产业升级,研发和设计、装备和制造、试验和检验测试能力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国内特高压设备骨干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金色名片。
今天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特高压变电站设备》,由韩先才、王晓宁、张鹏飞等从事中国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研发技术和工程建设的专家编著。
本书全面系统介绍了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变电站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试验、工程应用和技术改进和国产化提升等方面的总体情况,集技术性、史料性和科普性于一体,具备极其重大参考价值,可以为特高压工程专家学者、相关领域管理和技术人员以及广大希望了解特高压工程的读者提供十分有益的帮助。
韩先才,男,1963年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特聘研究员,长期在电网建设领域从事技术和建设管理工作,职业生涯参与了多项电网重点工程建设,这中间还包括中国首个特高压工程及后续多项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
王晓宁,男,1971年出生,全国变压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电力行业电力变压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高压事业部正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设备研制和建设管理工作,参与了中国首个特高压工程及后续多项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
张鹏飞,男,1983年出生,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开关技术室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超(特)高压GIS/GIL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探讨研究、设备研制工作,参与了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等多项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
甘孜1000kV变电站海拔3450米,作为川渝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起点站,肩负着汇集甘孜地区水、风、光清洁能源的重要任务
本书共十一章,包括1000kV变压器、1000kV升压变压器、1000kV并联电抗器、1000kV可控式并联电抗器、开关设备、1000kV避雷器、100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1000kV支柱绝缘子、串联补偿装置、1000kV继电保护设施、110kV无功补偿装置。
本书可供特高压工程领域的管理、技术人员和广大希望了解特高压工程的读者阅读参考。
2024年10月19日,在甘孜州康定市小天都水电站附近,国网四川电力实施工程人员正在进行川渝特高压工程输电线路间隔棒安装作业